文章分類Article

台灣茶葉與24節氣
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。廿四節氣看今朝,且聽茶聲落杯鳴。

24節氣代表著自然天氣節律的變化,古人以此安排農事

而對於茶葉來說,這些節氣同樣也有著特殊的含義。

春茶 (約清明至穀雨)

春茶是台灣一整年產量最多,最優良的茶葉,俗稱「春仔茶」或「頭茶」。採摘時間大約3月-5月中旬,尤其以清明至穀雨節氣間的茶葉最為珍貴。

隨著冬季霜雪加持下, 春暖花開與春後雨水充沛,芽葉肥厚、色澤翠綠,幫助茶湯香氣濃郁帶有花果香,維生素與氨基酸含量較高,茶葉品質極佳。
其中,清明前採摘的茶葉稱為「明前茶」,嫩度較高,適合製作綠茶;而春茶烏龍茶多在穀雨節氣採摘,因為茶葉較成熟且適合烏龍茶製作。

 

夏茶(約立夏至大暑)

夏茶主要在立夏至大暑期間採摘,生長速度快,茶葉苦澀味較重,常用於製作紅茶或東方美人茶。夏茶香氣較弱但滋味強烈。

 

秋茶 (約立秋至白露)

秋茶採收於8月至10月間,品質介於春茶與夏茶之間,香氣與滋味較為平和中庸,適合製作紅茶及部分烏龍茶。

 

冬茶(約立冬至大雪)

冬茶俗稱「尾水仔」,採摘於10月底至11月底,因冬季氣溫低生長緩慢,茶葉結構細膩,香氣雅緻且苦澀感低,口感圓潤滑順,回甘明顯,品質與春茶齊名但產量稀少。

TOP